杜军明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常客

杜军明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常客

杜军明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常客

  杜军明,北京大学教师、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、北京体育大学硕士,武医体系传承人、国家非遗(太极拳)传承人、北京市代表性传承人、北京中医骨伤研究会创始人之一,历任副会长、理事、监事等职。近十年来致力于中国哲学与先秦典籍的研究。在北京大学开设《黄帝内经》、导引与养生、非遗太极拳(王其和式)等课程。

四秩春华秋实,河北体育学院扎根燕赵大地,践行“崇德、砺能、笃学、拓新”校训,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了4万余名文武兼备、德高技精,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,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在河北体育学院40周年校庆之际,长城新媒体记者对优秀校友杜军明进行了专访,听他讲述从一名体院学子到非遗传承人、北大教师的成长之路。

杜军明1999年7月毕业于河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武术专业。回忆起大学时光,杜军明满是对母校的感激与对青葱岁月的怀念。“冯巨涛老师是我的班主任,对我特别照顾,不仅关心我的学业、日常生活,也很关注我的心理状态。在校第一年暑假,家里出了些事,冯老师发现我状态不对,一直在开导我。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动。”

当时,杜军明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常客,经常一头扎进书海中就是一天,经常错过宿舍关门时间。时间久了,宿管老师们都默契地为这个“晚归”的小伙子“留门”。大学期间,杜军明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藏书,这也为他日后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武术夯实了理论基础。

“自律”是杜军明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一个词。“小时候练功都是靠自觉,别人在外边跑着玩、在家看电视,我就强迫自己好好练功。”杜军明家祖辈习练梅花桩、梅花拳,他从小耳濡目染,基本功扎实。进入河北体院学习后,杜军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除了练习日常所学的武术套路外,还在教练徐海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散打和中国式摔跤、拳击等。“要严格要求自己,在体院更要自律。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来不得半点虚假。”

不断地思考让杜军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。大学毕业后,对传统医学感兴趣的他师承李永林先生、闫喜焕先生学习中医,并考上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导引养生专业研究生。凭着一腔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在进入北京大学体育部工作后,杜军明开始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。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但杜军明争分夺秒积蓄力量。“低谷有时可能不一定是低谷,而是起跳前的准备。只要努力,就是在蓄力,一时的得失不用看得太重。”

大学时期在图书馆汲取的海量内容,让杜军明对河北武术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,也让他意识到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和记录还不够完整。从那时起,只要一到假期,杜军明便会拿着摄像机四处拜访“老师傅”。“一位武学大家,一位传人的技法可能不全面,几位传人的技法相互补充,就能将这些民间传统武术一点点完善起来。”时至今日,杜军明用二十余年的时间,不断走访学习、收集资料,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技法,拼起一张张民间传统武术技艺的“拼图”。2020年,中国太极拳正式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杜军明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。

同时,杜军明还是武医体系的第十五代传承人。“武医是古人对生命观察产生的。是在人练武的过程中,对人体生理和生命进行的观察和总结,是对生命的一种认识,传承下来是很有意义的。我们现在也在将太极拳与武医相结合。”

武术、中医、哲学,多年来的学习研究,让杜军明找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。“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。老祖宗的东西有很深刻的内涵,需要有人深入研究。我通过挖掘整理,把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下来,为往圣继绝学。记录、保存、继承下来,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”杜军明说。

作为非遗传承人,杜军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。“我们的责任首先是继承传统的东西,解读但不改变,尽量保持原汁原貌。第二是挖掘整理,将那些失传的东西找回来,类似于文物修复。第三是用现代的语言、大众能理解的角度,讲解一些概念和技法,通过现代生理学、生物力学等对传统技艺进行分析解读。第四是挖掘其精神、艺术内核等等。”

“我现在主要整理的是河北民间武术,咱们河北是武术大省,有自身优势,但很多项目挖掘整理都不够。我希望能有更多武术项目作为学科立起来进行深入研究,使它系统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。我希望能够挖掘出传统武术更深层的内核并将它发扬光大。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。”

谈到给学弟学妹们在校学习期间的建议,杜军明分享了自己的心得。“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要下功夫,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竞赛模式,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,才能更好地继承。”

“作为校友,我希望有机会把我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反哺母校,回到母校和大家交流。”杜军明也为母校送上了祝福,“祝福母校发展越来越好,专业性越来越强。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技艺上精进,在学业上长进。祝愿母校和师弟师妹们都有一个好的未来。”